言语理解笔记
一、 看题顺序
- 查看问题,确定题型
- 中心理解、标题填入、横线填空、接语选择、语句排序、词句理解、细节判断、逻辑填空、篇章阅读
- 阅读文段
- 判断选项
二、阅读技巧
阅读文段时秉持的根本原则:概括、定性、预判 。
读完文段时要明确的内容:话题 + 总述 。
针对一个段落的内容,可以大致将其结构分为两种:
- 总分(包括总分总)结构
- 并列结构
这里的总分结构并不是说每一段都是先阐述观点再进行论证,而是说公考中的所有段落都摘自相应的日报或发言文件中,那么这段话的内容要么属于线性客观描述某件事情(仅从当前段落本身讲,从文章整体来讲肯定还是要有其存在的作用),要么表明作者的某个观点或者主张(倾向),包括常见的政策类考题。
1. 总分结构
总分中的 “总” 一般包括三种:评价、对策、结论 ,用来表达作者的 观点和倾向 。其中并不一定会存在直接进行总述的句子,但一定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感情色彩。而在选项的判断中,如果不存在 针对性 的对策时,可选择对于问题本身的总结。
总分中的 “分” 一般包括以下五种,用来对总说进行 具体说明或铺垫 。
背景引入
适当略读,确定 话题
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确定讨论的 “ 话题 ” ,一般出现在段首。要注意的是对某个话题定性(下定义)的行为同样属于此项,比较晦涩的时候适当跳过。
举例说明
适当跳过,关注其服务的 观点
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增加观点的可信度,为此在其前后通常会出现其服务的观点句。观点句清楚明白的时候可以跳过。
原因解释
适当关注,出题的选项中 结果必不可少,带着原因更加全面
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范围性的总结,点明总述,其中结果经常为总述的另一种表达。
正反论证
适当关注,论证中的 观点 更加重要,影响不重要
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从两方面说明观点的正确性,因此其中包含的观点同样属于作者的观点,而影响部分只是为了观点服务。
观点援引
适当关注,根据是否 转折 确定作者自身的 观点
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观点(转折)或论证作者的观点(无转折)
2. 并列结构
对于并列结构段落的选项判断,主要采用 排除法 进行选择。
- 筛去表述片面的选项
- 筛去无中生有的选项
3. 其他关注
转折关系、因果关系、必要条件关系、并列关系、递进关系
利用上述关系帮助我们理清句子之间和整个段落的行文结构 。
三、具体题型
1. 中心理解
阅读整体文段,根据句子定性适当略读,得出 话题 和 总述 。
2. 标题填入
同中心理解。当多个选项符合中心主旨时,选择更 吸引人 的答案。
3. 语句填空
横线在结尾:中心理解
横线在开头:缺总述概括总述;不缺引出话题。保证 话题一致 。
4. 接语选择
类似中心理解,不同的是可以优先 阅读尾句定性 ,有困难再通读整段。保证 话题一致 。
尾句 | 接语 |
---|---|
提出问题 | 给出政策 |
提出政策 | 落实政策 |
提出宏观内容 | 展开说明 |
5. 语句排序
从选项确定阅读顺序,主要采用 排除法 做题
- 优先阅读选项中处于 首位的段落 。尝试给句子 定性
- 观察选项之间存在差异的顺序进行阅读。
6. 词句理解
类似中心理解。不同的是可以优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定性,阅读前后句尝试做题。
7. 细节判断
同中心理解。
常见干扰项:无中生有、绝对表述、无关对比、因果错误
8. 逻辑填空
判断 词性
寻找与填空词搭配的 主体
寻找其他句子中与填空词 词性相同的词语
根据句子之间的 关系 确定填空词的 色彩和程度
根据 行文脉络 决定填空词的 色彩和重点
根据填空词 对话题的契合 程度
当出现明显的比喻和拟人,要挑选与之对应的选项(更 形象 )
排除主体与词语冲突的选项
9. 篇章阅读
根据问题分清题型,优先做存在 明显段落标志 的问题。
四、日常积累
1. 相近成语
话题 | 成语 |
---|---|
形容中华文化 | 源远流 长 、连绵不 绝 、博大精 深 、历 久 弥 新 、兼容 并 蓄 |
传承不间断 | 一脉相承、血脉相通、薪火相传(带有责任、精神、使命的意味)、不绝如缕(似断非断)、陈陈相因(老一套,没改进) |
改良旧的换新的 | 推陈 出 新、吐故 纳 新、革 故鼎新、弃旧 图 新、去芜存菁、除旧布新 |
心思独特、创新 | 匠心独运(创造性)、别出心裁(与众不同) |
形容守旧不创新 | 墨守 成规 、抱残守缺、因循 守旧、固步自 封 、食古不 化 |